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所长国家中医药领军人才“岐黄学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标准化工作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医药技术委员会(ISO/TC249)注册专家。
围绕中医新型非药物疗法防治脑及相关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专项、北京脑科学专项等重大课题。近年来,在JAMA子刊、国际外科学杂志、中华医学杂志等SCI/Q1期刊发表第一/通讯论文28篇,他引2825次。出版学术著作3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等省部级奖5项。入选2024中国知网高被引学者,被Wiley出版社授予中国高贡献作者称号,被爱思唯尔出版社授予中国金色开放获取高下载论文学者,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终身影响力”榜单。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美国夏威夷大学癌症中心、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清华大学生物信息所访问学者,国医大师吕仁和教授学术经验传承人。
从事中医证候分类及药性分类原理研究。结合临床试验、系统生物学技术手段,以类风湿关节炎、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为例,多层次综合探索中医证候分类原理、复方及药性作用机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十余项。获专利15项,软件著作权8项。获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作为主编/副主编出版4部学术著作;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三十余篇;连续四年上榜Elsevier(2020-2023)中医学专业“中国高被引学者”;入选斯坦福大学2023、2024年全球TOP2%科学家名单(中医学)。
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计算机工程系,副教授,博士。主要科研方向:虚拟现实技术、人机交互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科研成果主要应用于科普体验、教育、文化旅游等领域。主要科研项目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基于4G/5G的博物馆AR信息服务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研究”、国家文物局“互联网+中华文明”项目“‘数字文化遗产进乡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与应用示范”、北京市艺术基金项目“顺天应时——二十四节气非遗沉浸式数字艺术展等,获得发明专利数项,发表文章20余篇,软件著作权20余项。